防风散

防风散

【处方】:防风2两(去芦头),人参1两(去芦头),茯苓1两,远志半两(去心),细辛半两,羚羊角屑3分,生干地黄3分,赤芍药3分,沙参半两(去芦头),白术半两,酸枣仁半两(微炒),桂心半两,独活1两,甘草半两(炙微赤,锉),当归3分(锉,微炒)。

防风

又名:铜芸、回云、回草、百枝、百种、屏风、风肉

性味:味辛;甘;性微温

功效:祛风解表;胜湿止痛;解痉;止痒。主外感风寒;头痛身痛;风湿痹痛;骨节酸痛;腹痛泄泻;肠风下血;破伤风;风疹瘙痒;疮疡初起

人参

性味:甘、微苦,平。

功效: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,安神。用于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脾虚食少,肺虚喘咳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久病虚羸,惊悸失眠,阳痿宫冷;心力衰竭,心原性休克。

茯苓

又名:茯菟、松腴、不死面、松薯、松木薯、松苓

性味:甘;淡;平

功效:渗湿利水;健脾和胃;宁心安神。主小便不利;水肿胀满;痰饮咳逆;呕吐;脾虚食少;泄泻;心悸不安;失眠健忘;遗精白浊

远志

又名:葽绕、蕀蒬、棘菀、细草、小鸡腿、小鸡眼、小草根。

性味:辛;苦;性微温

功效:宁心安神;祛痰开窍;解毒消肿。主心神不安;惊悸失眠;健忘;惊痫;咳嗽痰多;痈疽发背;乳房肿痛

细辛

又名:小辛、细草、少辛、细条、绿须姜、独叶草、金盆草、万病草、卧龙丹、铃铛花、四两麻、玉香丝。

性味:辛;温;小毒

功效:散寒祛风;止痛;温肺化饮;通窍。主风寒表证;头痛,牙痛;风湿痹痛;痰饮咳喘;鼻塞;鼻渊;口疮

赤芍药

又名:木芍药(崔豹《古今注》),红芍药(《圣济总录》),赤芍(《药品化义》),臭牡丹根(《青海药材》)。

性味:酸苦,凉。 ①《本经》:"味苦,平。" ②《吴普本草》:"桐君:甘,无毒。岐伯:咸。李氏:小寒。雷公:酸。" ③《别录》:"酸,平微寒,有小毒。" ④《本草衍义》:"味涩苦。"

功效:行瘀,止痛,凉血,消肿。治瘀滞经闭,疝瘕积聚,腹痛,胁痛,衄血,血痢,肠风下血,目赤,痈肿。 ①《本经》:"主邪气腹痛,除血痹,破坚积,寒热疝瘕,止痛,利小便,益气。" ②《别录》:"通顺血脉,缓中,散恶血,逐贼血,去水气,利膀胱大小肠,消痈肿,时行寒热,中恶腹痛,腰痛。" ③《药性论》:"治肺邪气,腹中疞痛,血气积聚,通宣脏腑拥气,治邪痛败血,主时疾骨热,强五脏,补肾气,治心腹坚胀,妇人血闭不通,消瘀血,能蚀脓。" 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风补劳,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,通月水,退热除烦,益气,天行热疾,瘟瘴惊狂,妇人血运,及肠风泻血;痔瘘、发背、疮疥,头痛,明目,目赤,胬肉。" ⑤《开宝本草》:"别本注云,利小便,下气。" ⑥《滇南本草》:"泻脾火,降气,行血,破瘀,散血块,止腹痛,退血热,攻痈疮,治疥癞。" ⑦《药品化义》:"泻肝火。"

沙参

又名:南沙参、泡参、泡沙参

性味:甘,凉。

功效:清热养阴,润肺止咳。主治气管炎,百日咳,肺热咳嗽,咯痰黄稠。

白术

又名:山蓟、杨枹蓟、术、山芥、天蓟、山姜、山连、山精、乞力伽、冬白术

性味:味苦;甘;性温

功效:健脾益气;燥湿利水;止汗;安胎。主脾气虚弱;神疲乏力;食少少腹胀;大便溏薄;水饮内停;小便不利;水肿;痰饮眩晕;温痹酸痛;气虚自汗;胎动不安

酸枣仁

又名:枣仁、酸枣核。

性味:甘;平

功效:宁心安神;养肝;敛汗。主虚烦不眠;惊悸怔忡;体虚自汗、盗汗

独活

又名:胡王使者、独摇草、独滑、长生草、川独活、肉独活、资历邱独活、巴东独活、香独活、绩独活、大活、山大活、玉活

性味:味苦;辛;性微湿

功效:祛风胜湿;散寒止痛。主风寒湿痹;腰膝疼痛;头痛齿痛

甘草

又名:美草、蜜甘、蜜草、蕗草、国老、灵通、粉草、甜草、甜根子、棒草。

性味:甘;平

功效:益气补中;缓急止痛;润肺止咳;泻火解毒;调和诸药。主倦怠食少;肌瘦面黄;心悸气短;腹痛便溏;四肢挛急疼痛;脏躁;咳嗽气喘;咽喉肿痛;痈疮肿痛;小儿胎毒;及药物、食物中毒

当归

又名:干归、马尾当归、秦哪、马尾归、云归、西当归、岷当归

性味:味甘;辛;苦;性温

功效:补血;活血;调经止痛;润燥滑肠。主血虚诸证;月经不调;经闭;痛经;症瘕结聚;崩漏;虚寒腹痛;痿痹;肌肤麻木;肠燥便难;赤痢后重;痈疽疮疡;跌扑损伤

【制法】:上为粗散。

【功能主治】:妇人血风烦热,心神惊悸,筋脉拘急,肢节疼痛,不欲饮食。

【用法用量】:每服4钱,以水1中盏,加生姜半分,大枣3枚,同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时候温服。

【摘录】:《圣惠》卷六十九

【病论】

凝脂翳

凝脂翳是黑睛生翳,表面色白或黄,状如凝脂,发病迅速,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。病名见于《证治准绳·杂病·七窍门》。若治不及时,每易迅速毁坏黑睛,甚至黑睛溃破,黄仁绽出,变生蟹睛恶候,愈后视力受到严重障碍,甚至失明。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细菌性角膜溃疡。
[病因病机]
一、黑睛表层外伤,风热邪毒乘隙入侵而引起。若素患漏睛,邪毒已伏,更易乘伤袭人而发病。
二、脏腑热盛,肝胆火炽,上炎于目,以致气血壅滞,蓄腐成脓,黑睛溃烂。
三、因花翳白陷、聚星障等病情迁延,复加邪毒,恶化而成。
[临床表现]
初起眼内沙涩刺痛,畏光流泪,眵多粘稠,视力障碍,白睛红赤,黑睛或上或下、或左或右、或中央生翳如星,色灰白或微黄,表面污浊,边缘不清,中央有凹陷,状如针刺伤痕,其上如覆薄脂(彩图12),此为凝脂早期。若治不及时,则病情迅速向纵深发展,头目剧痛,胞睑肿胀,羞明难睁,热泪如汤,白睛混赤壅肿,黑睛如覆一片凝脂,色黄浮嫩肥厚,边缘不清,凹陷渐大渐深,甚至可以延及整个黑睛,且兼黄液上冲。若继续发展,可穿破黑睛而为蟹睛。若初起眼眵及凝脂即为黄绿色者,其病势更为凶险,黑睛可于二三日内全部毁坏,迅速溃破而成蟹睛恶候,甚或脓攻全珠,眼珠塌陷而失明。
[诊断依据]
一、可有黑睛浅层外伤或黑睛异物剔除中。
二、初起患眼疼痛,畏光流泪,甚则热泪如泉,头额剧痛,胞睑肿胀难开,视力剧降。
三、黑睛生翳,表面溃陷,色灰白,边界不清,甚者翳渐扩大加深,色黄如凝脂,白睛混赤壅肿,多伴黄液上冲。
四、凝脂、眵泪呈黄绿色者,病势危重,黑睛可迅速溃穿,甚至眼球塌陷。
[辨证论治]
本病初起病急,来势猛,发展快,变化多。辨证须别病因,分表里,审脏腑,察虚实。
风热邪毒壅盛者,治宜祛风清热解毒;里热炽盛者,治宜泻火解毒;正虚邪留者,则宜扶正祛邪。外治当清热解毒,后期则宜退翳明目。此外,再结合热敷、针刺等法以提高疗效。
一、内治
(一)风热壅盛
[主证]黑睛起翳如星,边缘不清,表面污浊,如覆薄脂,抱轮红赤,羞明流泪,珠痛头痛,视力下降,舌红苔薄黄,脉浮数。
[证候分析]黑睛表层受伤,风热邪毒乘隙袭人,致黑睛生翳,初起如星,因风热壅盛,邪毒结聚,病变有向纵深发展之势,故边缘不清,表面污浊如覆薄脂。肺肝风热偏盛,故抱轮红赤,羞明流泪。风热上犯,清阳受扰,气血运行受阻,故头目疼痛。黑睛失去晶莹光泽,神光发越受阻,故视力下降。舌红苔薄黄,脉浮数,为风热在表之象。
[治法]祛风清热。
[方药]新制柴连汤加减。原方主要用柴胡、蔓荆子、荆芥、防风祛风散邪止痛;黄连、黄芩、栀子、胆草清肝泻火退赤;赤芍配木通清热活血,退赤止痛;甘草清热和中。诸药共用,呈祛风散邪、清肝泻火、退赤止痛的功效。若加银花、千里光等,更可增强清热解毒之力。
(二)里热炽盛
[主证]凝脂大片,窟陷深大,黄液上冲,白睛混赤壅肿,胞睑红肿,羞明难睁,热泪频流,眵多色黄或黄绿,或发热口渴,溲赤便秘,舌红苔黄厚,脉数有力。
[证候分析]病邪人里化热,脏腑热盛,热气冲于目,毒攻黑睛,致黑睛凝脂窟陷深大。
阳明为目下网,阳明热炽,神水受灼,故黄液上冲。血为热壅,气因血滞,故白睛混赤壅肿,胞睑红肿。病因实热阳邪,故畏光,睁目则疼痛加重。泪为肝液,肝热炽盛,故泪热而频流。火毒煎灼,故眵多而黄,甚或呈黄绿色。发热口渴,溲赤便结,舌红苔黄,脉数有力,为热炽腑实之候。
[治法]清热泻火解毒。
[方药]四顺清凉饮子加减。本方为前人治疗凝脂翳的主方。方中胆草、柴胡清肝胆之火;黄芩、桑白皮清肺火;川连清心火;生地、赤芍清血热;辅以当归、川芎行气活血,消血分壅滞;羌活、防风、木贼祛风退翳;车前手清利小便;大黄、枳壳通利大便,使邪热火毒从二便出。《目经大成》认为二便闭涩是凝脂翳险候之征,故通腑泻热、釜底抽薪,以减轻眼部壅滞。若大便秘结不通者,还可硝黄合用;赤热肿痛严重者,可加犀角、丹皮、乳香、没药等凉血化瘀;眵呈黄绿,邪毒炽盛者,再加银花、蒲公英、菊花、千里光等清热解毒。此外,眼珠灌脓方、龙胆泻肝汤也是本证理的常凰方剂。
(三)正虚邪留
[主证]翳上凝脂,渐见减薄,但日久不敛,白睛红赤不显,眼痛羞明较轻,舌淡脉弱。
[证候分析]本病正气己虚,系年老体弱,或病久气血不足,无力抗邪,以致翳陷难敛。
余邪未尽,故仍有轻微的跟痛、羞明、白睛发红等症。舌淡脉弱,是气血不足之象。
[治法]扶正祛邪。
[方药]托里消毒散去皂角刺。方内所含八珍汤去熟地,亦具补气养血、扶正托邪之功;陈皮、桔梗理气,助前药补而不滞,银花、白芷则能清热解毒祛邪。若加白蒺藜、木贼,可增强祛风退翳的作用。诸药配合,旨在扶正祛邪,促使病变愈复。
病变遗留之瘢痕翳障,参照宿翳处理。
二、外治
(一)局部用黄芩、黄连、熊胆等清热解毒眼液或抗生素眼液滴眼,每日4—6次,病情严重者,可频频滴用,睡前涂抗生素眼膏。重者还可用银黄注射液或抗生素作球结膜下注射,如庆大霉素2万单位,每日或间日1次。若为绿脓所致者,则首选多粘菌素B17万~25万单位,作球结膜下注射,每次0.5毫升,每日1次。
(二)谪用扩瞳剂,如1%阿托晶眼液或眼膏,以防瞳神干缺。
(三)荆芥、防风、银花、黄芩、蒲公英、野菊花等祛风清热解毒眼药水,澄清过滤,清洗患眼,或煎水作湿热敷
三、针刺疗法
常取睛明、承泣、丝竹空、攒竹、翳明、合谷、肝俞、阳白等穴。每次局部取l~2穴,远端l~2穴,交替使用,视病情虚实而定补泻手法。
四、其他治疗
对严重病例应全身使用抗感染药物。
[预防调摄]
平时注意劳动保护,防止黑睛外伤。如有外伤,须及时滴用清热解毒或抗菌消炎类眼药水。如有黑睛异物时,要及时到医院处理,不要用脏手巾、脏衣物等乱加揉擦,千万不要用脏东西挑取异物。处理黑睛异物时,严格注意无菌操作,应该做到术前洗眼,器械消毒,术后消炎,次日复诊。复诊时主要注意有无感染邪毒的现象。对于已病的患者,应早期诊断,早期治疗。护理上要及时给药、点药,洗眼时动作要轻巧、饮食要注意清淡,少食辛热炙膊,保持大便通畅。如素有漏睛者,应及时处理漏睛,消除增加黑睛感染的潜在病灶。
[转归预后]
本病预后的好坏,取决于病变的轻重、治疗的迟早以及治疗措施是否得力等因素。一般说来,病变轻、病位浅而治疗又及时的,愈后可仅留菲薄瘢痕;若病变重,病位至黑睛深层的,愈后常留较厚的瘢痕而影响视力。有的甚至黑睛穿破,造成蟹睛恶候,这种情况,顶后多属不良。
[文献摘要]
《目经大成·凝脂翳》:“此症初起目亦痛,多虬脉,畏光紧闭,强开则泪涌出。风轮上有点如星,色白,中有孔如锥刺伤,后渐渐长大,变为黄色,孔亦渐大,变为窟。有初起翳色便黄,大且厚,治依下法。四周裂开一缝,若可施钳或竞镊去,下得一窝,窝底皮膜如芦竹之纸,风吹欲破,见辄令人吃惊。又初起现厚大白障,继则于障由衷出黄翳,状类鹅脂,为疾益急,再头痛便秘,则为窟、为漏、为蟹睛、为凹凸,为渺为瞽,不日而致。治之不问孔窟浅深,但见翳色肥黄浮嫩,善变速长,亟以小承气下利中丸,净其内,随磨羚羊角调清肝散,彻其外。俾表里邪行,头风不即止,大便必通,大便通,目赤痛与泪合减,乃用消风活血汤,或防风散结汤,犀角地黄汤。服过势少退,照下星月翳蚀定方。其眼药对症点洗,妥适便好,不须琐赘。愈后必有白障,若鱼鳞、玛瑙等形,终身不能脱。”

如果你喜欢我们https://www.ajishima.com.cn/的文章,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阿吉时笑吧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!笑话分享网
友情提示:抵制不良游戏,拒绝盗版游戏。 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受骗上当。 适度游戏益脑,沉迷游戏伤身。 合理安排时间,享受健康生活。适龄提示:适合18岁以上使用!
点赞(13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