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汤

茯苓汤

【处方】:赤茯苓(去黑皮)1两,石膏1两半,芍药3分,半夏1两(汤浸7遍,炒令干),细辛(去苗叶)半两,桂(去粗皮)半两,五味子半两,麻黄(去根节,沸汤掠去沫,焙)1两,桑根白皮(锉)1两。

赤茯苓

又名:赤苓、赤茯

性味:甘;淡;平

功效:行水;利湿热。主小便不利;水肿;淋浊;泄泻

石膏

又名:细石、细理石、软石膏、寒水石、白虎、玉大石、冰石

性味:辛甘;寒;无毒

功效:解肌清热;除烦止渴。主热病壮热不退;心烦神昏;谵语发狂;口渴咽干;肺热喘急;中暑自汗;胃火头痛;胃火牙痛;热毒壅盛;发斑发疹;口舌生疮;痈疽疮疡;溃不收口;汤火烫伤

半夏

又名:水玉、地文、和姑、害田、示姑、羊眼半夏、地珠半夏、麻芋果、三步跳、泛石子、老和尚头、老鸹头、地巴豆、无心菜根、老鸹眼、地雷公、狗芋头

性味:味辛;性温;有毒

功效:燥湿化痰;降逆止呕;消痞散结。主咳喘痰多;呕吐反胃;胸脘痞满头痛眩晕;夜卧不安;瘿瘤痰核;痈疽肿毒

细辛

又名:小辛、细草、少辛、细条、绿须姜、独叶草、金盆草、万病草、卧龙丹、铃铛花、四两麻、玉香丝。

性味:辛;温;小毒

功效:散寒祛风;止痛;温肺化饮;通窍。主风寒表证;头痛,牙痛;风湿痹痛;痰饮咳喘;鼻塞;鼻渊;口疮

五味子

又名:北五味子、辽五味子

性味:酸、甘,温。

功效: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用于久嗽虚喘,梦遗滑精,遗尿尿频,久泻不止,自汗,盗汗,津伤口渴,短气脉虚,内热消渴,心悸失眠。

麻黄

又名:龙沙、狗骨、卑相、卑盐

性味:辛;微苦;性温

功效:发汗解表;宣肺平喘;利水消肿。主风寒表实证;恶寒发热;无汗;头痛身疼;邪壅于肺;肺气不宣;咳嗽气喘;风水肿;小便不利;风湿痹痛;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;阴疽痰核

【制法】:上锉,如麻豆大。

【功能主治】:伤寒,心下有水气,肺气虚胀,喘息咽燥。

【用法用量】:每服5钱匕,水1盏半,加生姜1分(拍碎),同煎至8分,去滓温服。

【摘录】: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四

【病论】

别忽视了这些糖尿病并发症

本报记者 冯磊 编者按:患了糖尿病怎么办?很多人把控制血糖作为第一要务,然而,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,血糖升高只是该病的“冰山一角”,很多并发症在发现糖尿病时或许已经来临。据报道,糖尿病并发症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,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病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仝小林指出:糖尿病并发症不容忽视,使用中医药早期预防和治疗可大大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、发展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信号:手脚凉、痛、麻、木,走路有踩棉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隐匿,进展缓慢,临床表现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,感觉肢体末端麻木,有踩棉感、蚁爬感或痛觉过敏等感觉异常,也可表现为酸疼、灼痛、针刺痛等,有时因疼痛剧烈,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。 仝小林表示,这些症状多与糖尿病病程长及血糖控制不良有关。当运动神经受累时,可有下肢软弱无力、行走困难等。周围神经病变可为对称发病,也可单侧发病,一般下肢较上肢重。 治当养血活血通络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,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十分显著。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“络病”范畴,是络脉不通或络脉损伤引起的“不通则痛”或“不荣则痛”,所以中医治疗是从养血活血通络的角度出发。以肢体麻木为主的,主要是络脉的虚损,使其得不到正常的荣养所导致的,治疗常常用鸡血藤、首乌藤、当归、白芍等养血活血的中药。以肢体发凉、疼痛为主的,主要是寒邪凝滞络脉引起血液运行不通畅,严重者可以表现为剧烈的疼痛、发凉,即使服止痛药也无效,夏季伏天仍然需要穿裹厚衣裤,常治以乌头类大辛大热的中药,以温化大寒之邪,通络止痛。为避免中毒,一般30克以上制川草乌文火煎煮8小时就完全可以破坏乌头碱的毒性。 配合外洗法增强疗效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变还常常配合外洗的方法。如常用生麻黄、川芎、透骨草、艾叶等有发汗、通散作用的中药,借助热气、热水的温热作用,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和对药物的渗透吸收。但是要注意水温不能过高,一般35℃~45℃,防止对皮肤的烫伤。另外,患者平时还可以配合拍打法(双手拍打身体麻木部位)、盘坐压腿法(对于下肢麻木者,可盘压双腿直至完全无知觉时放松),多管齐下,加强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。 糖尿病肾脏病变 信号:小便中有大量泡沫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并发症,也是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因。其临床发病率国外报道为5%~14%,国内报道0.9%~36%,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升高。糖尿病病程在10~20年者,半数以上会发生肾功能不全,约有5%~10%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。 早期可救治 晚期难逆转 目前公认的糖尿病肾病分期主要分为五期:Ⅰ、Ⅱ期为早期肾病,仅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及肾小球高率过滤,无任何临床症状;Ⅲ期为持续性微量蛋白尿期,已经能够检测到尿微量白蛋白,排泄率20~200微克/分钟,或30~300毫克/分升;Ⅳ期为临床肾病期,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/分钟或持续尿蛋白每日超过0.5克,同时出现水肿、低蛋白血症、高血压等临床症状;Ⅴ期为终末期肾病,出现血肌酐、血尿素氮升高,水肿、高血压加重等,一般会较快发展为尿毒症。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,导致很多患者忽视了对糖尿病肾病的筛查,不少人在发现小便中有大量泡沫时才作相关检查,而此时,糖尿病肾病多已发展至Ⅳ期。 仝小林提醒患者,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在5年以上的患者,应当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,以及时地治疗。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,尤其是对蛋白尿、多尿症、夜尿多等病症疗效比较突出,甚至可以将已进入Ⅳ期的病变逆转至Ⅱ期。 疏通肾络为治疗法则 糖尿病肾病也属于中医“络病”范畴,多是瘀血阻滞,损伤肾络所致,治疗重在疏通肾络。常用中药水蛭粉、大黄(生用或酒制)改善肾脏微循环外,还常用金樱子、芡实、白果等减少蛋白尿,减少尿量,可以说是标本兼治。蛋白尿或多尿症患者平时炖汤时可加一些芡实、白果,对治疗有较好辅助作用。 糖尿病胃肠病变 信号: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便秘 临床资料统计,几乎50%~70%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,主要表现为胃轻瘫、腹泻、便秘,临床可见恶心呕吐,胃脘胀满,腹部不适,反酸,食欲不振,便秘或腹泻,或二者交替出现等胃肠道症状。其中以糖尿病性胃轻瘫呕吐多见,患者往往恶心,欲呕吐,严重者食则呕吐,无法正常饮食,仅靠静脉营养维持。 中药重在改善症状 仝小林指出,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,在改善症状方面效果明显。 呕吐 可选用一些小方子,比如苏叶黄连汤、小半夏加茯苓汤、旋覆代赭汤、半夏泻心汤、附子理中汤等,一两个或两三个方子合用,常常服用一两剂就能基本止住呕吐,不少胃轻瘫患者可彻底治愈。 便秘 便秘与血糖常常相互影响,糖尿病会加重便秘,而便秘也是导致血糖居高不下的难控因素。中医治疗便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子,如治疗热实便秘的承气汤,这种患者往往表现出口臭,口舌生疮,大便干结难下等火热症状;治疗津亏便秘的增液汤,这类患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便干如羊粪状;治疗气虚便秘的济川煎,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排便无力;治疗血虚便秘的当归、制首乌,这类患者以女性多见,尤其是更年期患者;治疗阳虚便秘的肉苁蓉、锁阳,这类患者以老年人或妇女多见,表现出形寒怕冷。 腹泻 若大便次数多,便质清稀如水,宜选用生姜泻心汤;若大便臭秽、肛门灼热,宜选用葛根芩连汤;若腹泻大便无臭秽,脘腹冷痛,喜暖喜按,宜选用附子理中汤;若大便稀溏,甚则顽固不化,伴神疲乏力,纳呆,宜选用参苓白术散。 应注意的是,若腹泻与便秘交替,则治疗上不可过度止泻,以免反成便秘。若为慢性泄泻,则应汤剂、丸剂和粉剂交替应用。汤剂吸收快,发挥药效迅速,用于病情较重或病情不稳定之时;丸剂和散剂吸收较慢,但药效持久,服用方便,可待病情稳定后使用。 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利于治疗 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,应变能力差,尤其是老年人,要尽量避免突然长期接触冷空气,不可大量喝冷饮、吃凉拌菜,否则会导致胃肠蠕动加快,出现疼痛和腹泻。饮食上,尽量少吃使胃肠胀气、排气增多的食物,如牛奶、豆类、小麦、土豆和玉米等。 不同人对上述食物的反应不同,患者需细心观察自己的排气量与进食不同食物的关系,从而避免胃肠胀气。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,并且排便时不要看报纸、杂志等。每天清晨空腹喝300毫升温开水,以增加胃肠道蠕动之功效。还可以每天早晚在空腹时按摩腹部。从右向左顺时针转,改善胃肠道的运动状态和血液循环。 糖尿病皮肤甲错 信号:皮肤黯淡、磕碰易留疤痕 糖尿病皮肤甲错是糖尿病的常见皮肤损害,表现为皮肤黯淡无光泽,质地粗糙,如鱼鳞状,甚至皮肤脱屑,轻微磕碰即留下瘢痕,长时间不能消退。 仝小林表示,这种皮肤病变是微血管并发症,属于“皮络”的病变,是皮肤微循环障碍导致的。所以治疗的关键是活血祛瘀,改善皮肤的微循环。坚持长期服用中成药大黄zhé虫丸基本可以治愈。也可以配合外洗的方法,加强皮肤表面的微循环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有皮肤磕痕的糖尿病患者平时要注意尽量避免对皮肤的磕碰,以免皮肤损伤后难以愈合而发展为皮肤溃疡。

如果你喜欢我们https://www.ajishima.com.cn/的文章, 欢迎您分享或收藏阿吉时笑吧分享网文章 欢迎您到我们的网站逛逛喔!笑话分享网
友情提示:抵制不良游戏,拒绝盗版游戏。 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受骗上当。 适度游戏益脑,沉迷游戏伤身。 合理安排时间,享受健康生活。适龄提示:适合18岁以上使用!
点赞(26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立即
投稿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